37年前,1987年的9月20日,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收到一封来自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的电子邮件,邮件主题只有这简短的8个汉字,但这封E-mail却成为了中国这五千年文明古国对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声叩响。
30年前,1994年的4月20日,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的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第77个成员。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元年。
从此,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了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30年后的初夏时节,一场命名为“潮涌网络·向新出发”的高端对话,在中国互联网诞生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举办。
潮涌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互联网已到而立之年。这3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即便每个人都是亲历者,都正经历着,互联网所引发的人类社会巨变,也远远超出几乎所有人的想象。
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手机,那时候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山寨机,款式很多有翻盖的,滑盖的,直板的,刚开始也都是按键操作,后面有带笔的可以点击屏幕,只不过是电阻屏的,那个时候手机上网需要开通GPRS功能,当时能上网浏览网页就觉得很稀奇,觉得手机太强大了。那时候的手机也能拍照,虽然照片不怎么清楚,但是在当时也算很厉害了。